異地栽培不是作秀 需三思而后行
發(fā)布者:寇亞琴 發(fā)布日期:2004-05-27 點擊次數:768808
由于地域差異,讓地球上的物種極大豐富且各具特色;也正是因為有了地域差異,才使得人們對異地品種更加渴望。如今,隨著栽培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正通過各種手段打破地域差異,實現異地栽培。
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如今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為了突出所謂的政績,體現與眾不同的發(fā)展思路,一味的上項目、提檔次,不切實際地盲目引種投資大、風險高的花卉品種,好像只有發(fā)展外來品種才稱得上是有檔次、有特色、有業(yè)績。
前些天,記者到西部某城市采訪,發(fā)現由于這里多陰少晴,立地條件較差,很難滿足一些喜光花卉的生長。但當地有關部門為了顯示檔次,硬是上馬了很不適合當地生長的一品紅、矮牽牛等花卉生產項目,結果全軍覆沒,幾百萬元的投資打了水漂。
然而,慘痛的教訓依然沒有令這些決策者覺悟。他們又另辟蹊徑,草草上馬了蝴蝶蘭和大花蕙蘭的生產項目。雖然投資已達上千萬,但此舉是否成功,還要幾年后才見分曉。就算幾年后獲得成功,這批花卉的成本也將遠遠大于收益。據當地一位花卉專家估算,目前這里一盆蝴蝶蘭的批發(fā)價僅為25元,且每年都有大批外地成品花涌入市場。而現在當地生產成本粗算已經達到每盆30元以上,幾年后,成本還會繼續(xù)增加,預計最終將達到40元。到那時,這些高成本的自產蝴蝶蘭將如何在市場上立足?異地栽培即便獲得成功,又有什么意義呢?希望決策者們對異地栽培三思后行,切忌盲目,更忌作秀。
--來源:【中國花卉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