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變幻春盎然 武漢綠化思路大轉變
發(fā)布者:涂亞卓 唐聞 發(fā)布日期:2004-04-13 點擊次數(shù):1151868
別了“青一色”昨日陽光燦爛,3000多米長的武漢市徐東大街姹紫嫣紅,寬敞的道路兩側綠化帶,銀邊黃楊、桃葉珊瑚、絳紫繼木……色彩繽紛的花灌木如五彩云霞令人賞心悅目。
不僅徐東大街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友誼大道、和平大道、武珞路、青年路、常青路等城區(qū)主要路段近日都相繼披上了彩裝。江城街頭:翠綠、杏黃、桃紅、絳紫多種色彩相互輝映,各展芬芳。
武漢市道路綠化“青一色”的栽植做法已成過去時。武漢市園林部門稱,這是該市建國以來首次大規(guī)模實施道路綠化色彩置換,如今道路綠化帶里的桃葉珊瑚、火棘、銀邊黃楊、紅瑞木等20多種彩葉植物,都是過去街頭很少使用的。
武漢市園林局原總工武惠貞說,綠帶彩色化既豐富了城市景觀,又增加了植物多樣性,對防治病蟲害很有利。
城市道路綠化正由功能型向功能景觀型轉變,由單一綠色向多彩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轉變。鄉(xiāng)土樹回家漢口蘆溝橋路游園,1200株小水杉矩形布陣,靜靜地享受著春風輕撫,等待即將萌發(fā)的新芽。它們身邊,238株桂花樹圍合四周,護佑著小水杉的成長。去冬今春,隨著武漢市綠化工作重點的轉移,類似這樣的一大批鄉(xiāng)土樹種重返街頭,走進“景觀道路”。
前幾年,為增加城市景觀、豐富植物種類,該市引進一批外地樹種,如棕櫚、大王椰子樹、深山含笑等。但由于不適應本土氣候和土壤條件,成活率較低,其綠化美化效果大打折扣。
為此,園林部門調(diào)整綠化思路,在街頭大量選種合歡、楓香、構樹、欒樹、水杉等湖北鄉(xiāng)土樹種。今年,友誼大道栽種了1000余株法桐,漢口三眼橋路栽種了100多株構樹,古田二路成了合歡一條街,小森林里不僅栽種了紅果冬青、楓香、石楠等鄉(xiāng)土樹,還種植了大量麥冬、酢漿草等鄉(xiāng)土植被。
業(yè)內(nèi)人士認為,推廣栽種鄉(xiāng)土樹,是城市綠化進步的表現(xiàn)。湖北鄉(xiāng)土樹種以落葉樹木為主,武漢冬冷夏熱,恰好滿足市民冬天想曬太陽、夏天想遮陽的需求。
精巧“小設計”香港北路,鑄鐵欄桿換成白色的新型塑料護欄,映襯著紅花綠樹柔和美觀;徐東大街,一座座木質(zhì)“步行橋”飛過五彩繽紛的綠帶,踏步而過別有一番情趣;新華西路,新栽植的欒樹、法桐在路旁并列兩排,為不久后的夏日搭起一條林陰道……
從規(guī)劃設計到設施材質(zhì),再到栽植方式,每一個細節(jié),均成為江城綠化的一道課題。
過去,為了保護植物不遭人為踐踏,許多綠帶都有鑄鐵欄桿包圍著。鑄鐵欄桿,狀如鐵矛,不小心容易傷到人。今年,園林部門在紅旗渠路等地選用了頂端為光滑圓形的新型塑料護欄。為力求美觀,待建的解放公園路、黃浦路等人行綠帶還要選用竹質(zhì)護欄,體現(xiàn)自然、環(huán)保、人性化。
綠帶護欄變了,行道樹的種植方式也開始更多地考慮市民需求。園林部門首次采用了雙排式種植行道樹的方法,在主干道兩側構建林陰道。剛剛“整容”的冶金大道、琴臺路延伸段等地,紛紛種上了兩排欒樹、樟樹或法桐,人與樹貼近了。
投巨資騰地添綠見縫插綠,是武漢市數(shù)年來鬧市添綠的主要方式之一。盡管花了不少心思,但老百姓還是抱怨:建綠不見綠。今年,市政府下決心“騰地建綠”,擬投入1.78億元拆出8.3萬平方米建綠。
如今,市區(qū)中心大片綠地正在繁華地帶成規(guī)模地拓展:武勝路,建起4500平方米花木林立的小森林;臺北路口,冒出1300平方米的小游園;永清路口,一批門面房正待拆除,將建15000平方米的公共綠地。
據(jù)悉,為建臺北路口小游園,僅拆除此處一幢8層樓房,拆遷補償費就高達1800多萬元。市長李憲生強調(diào),要舍得拿出好地方為百姓建設綠地,逐漸把武漢建設成最適合人居和創(chuàng)業(yè)的城市。
--來源:【湖北日報】